药品、器械严重失信者,将面临药监、税务等28部委联手惩治!

2016-09-28

<style type='text/css'>p{ text-indent:2em;}</style><p>这是继4月15日国家税务总局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签署《信用互动合作框架协议》之后的<strong>升级加强版</strong>,两个部委之间的合作增加到28部委,内容也强化了很多。失信者将面临&ldquo;一处失信,处处受制&rdquo;的局面。<br /><br /><br /> 这28个部委名单如下,几乎囊括了当今中国最有权力的部门(就差公安部门了,不过,公安部已经派驻工作小组在国家税务局,专门配合税局打击虚开增值税发票)<br /><br /><br /><strong>国家发展改革委、食品药品监管总局、</strong>人民银行、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中央网信办、<strong>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strong>、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司法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strong>商务部、国家卫生计生委</strong>、国资委、海关总署、<strong>税务总局、工商总局</strong>、质检总局、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全国工商联。<br /><br />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等28个部门共同达成合作备忘录,对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严重失信者开展联合惩戒,这对加快推进食品药品领域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具有重大意义。<br /><br /> 合作备忘录明确联合惩戒对象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公布的存在严重失信行为的食品(含食品添加剂)、药品、化妆品、医疗器械(以下简称食品药品)生产经营者。</p><p>该生产经营者为企业的,联合惩戒对象为企业及其法定代表人、负有直接责任的有关人员;该生产经营者为其他经济组织的,联合惩戒对象为其他经济组织及其负责人;该生产经营者为自然人的,联合惩戒对象为本人。<br /><br /> 依据《药品管理法》、《食品安全法》、《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采取的惩戒措施依据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严重失信者失信情节的严重程度,可以为一项或者多项措施:<br /><br /><br /> 一是列为重点监管对象,加密日常监督检查频次,提升企业风险管理等级;<strong>至少每半年</strong>对企业进货查验、索证索票、出厂检验、企业自查等管理制度和执行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深入的监督检查;</p><p>二是在一定期限内限制从事食品药品生产经营活动;</p><p>三是责令企业定期开展食品药品安全自查或者邀请第三方进行检查评价;</p><p>四是对严重失信者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从严从重处罚。<br /><br /> 跨部门的联合惩戒措施体现在:申请政府性资金支持、申请发行企业债券、申请粮食和食糖进口关税配额、参与政府采购活动;取得政府供应土地、申请信贷融资或办理信用卡、股票发行审核、申请办理通关业务、申请国境口岸卫生许可、税收管理、新的科技扶持项目、新网站开办等方面,或从严审核,或不予支持,或加以限制,或取消参加评先评优资格,或列入重点监控对象。合作备忘录明确,对刊播违法广告的刊播者要依法加强管理。<br /><br /> 联合惩戒的实施方式,一是食品药品监管部门通过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地方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等信息技术手段定期向参与失信联合惩戒的部门提供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严重失信者名单信息。</p><p>同时,相关名单信息在食品药品监管部门门户网站、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以及&ldquo;信用中国&rdquo;网站进行公示。相关部门收到相关名单后,根据本备忘录约定的内容对其实施惩戒。</p><p>二是建立惩戒效果定期通报机制,相关部门定期将联合惩戒措施的实施情况在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联合惩戒子系统推送。</p><p>三是涉及地方事权的,由地方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推送相关严重失信者信息至其他部门,由其他部门按照备忘录采取惩戒措施。<br /><br /> 合作备忘录指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严重失信者名单进行动态管理,及时更新相关信息,并及时推送至参与失信联合惩戒的相关部门。</p><p>对于从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严重失信者名单中撤销的食品药品生产经营者,相关部门应及时停止实施惩戒措施。<br /><br /> 合作备忘录的出台,进一步推进了政府部门之间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和整合应用,通过对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严重失信者进行联合惩戒,使失信者&ldquo;一处失信,处处受制&rdquo;,强化了食品药品安全社会共治合力。</p>

国家食药监局公布10家医疗器械违法网站名单

2016-09-14

<p style='text-indent:2em'>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公布了10家医疗器械违法网站名单,其中妈咪快孕官网等违法网站伪造或假冒开办单位,违法发布虚假医疗器械信息,严重危害公众健康安全,现移送有关部门进行查处,市民要看清楚不要上当受骗。</p><p style='text-indent:2em'>被曝光的10家网站为:妈咪快孕官网(产品:妈咪快孕仪)、金骨宝官网(产品:金骨宝久痛康膜)、一阳医药(产品:芯脑30分腕式治疗仪)、集冲癫痫治疗仪官网(产品:集冲癫痫治疗仪)、慕容氏糖贴中国唯一官方网站(产品:慕容氏糖贴)、光神激光治疗仪官网(产品:光神化糖仪)、曲大夫前列腺贴官网(产品:曲大夫前列腺贴)、北京万华毒品检测试纸网(产品:甲基安非他明检测试剂盒)、降压仪官方网站(产品:生物电降压仪)、颐天安眠枕官方网站(产品:颐天安眠枕),市民购物要看清楚,以免上当受骗。</p>

进口医疗器械须看清“身份证”

2016-09-14

<p style='text-indent:2em'>日前,山东德州检验检疫局对一批不合格进口医用镊子实施了监督销毁处理。该批货物共计5000把,涉及货值3245美元,不合格原因为产品标识不合格、医疗器械注册证一致性核查不合格。</p><p style='text-indent:2em'> &nbsp;  德州局在此提醒相关进口单位,进口的医疗器械应当进行注册或者备案,同时应当有中文说明书和中文标签。说明书、标签应当符合《医疗器械管理条例》规定及相关强制性标准的要求,并在说明书中载明医疗器械的原产地和代理人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没有中文说明书、中文标签或者说明书、标签不符合本条规定的,不得进口。</p>

国家食药监总局查处11起药品违法案件

2016-09-14

<p>近日,根据监督检查、群众举报发现的违法线索,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依法查处了一批重大药品违法案件,依法吊销9家药品企业的生产经营许可证件,取缔2个制售假药黑窝点,对涉嫌犯罪的,及时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br /> &nbsp;&nbsp;&nbsp; 一、2家企业被吊销《药品生产许可证》<br /> &nbsp;&nbsp;&nbsp; 广西玉林市华安堂中药饮片有限责任公司生产销售假药通草、葛根2批次,生产销售劣药稻芽、连翘等6批次;玉林市华康中药饮片有限公司生产销售假药白花蛇舌草、牡丹皮等16批次,生产销售劣药骨碎补、山茱萸等4批次。同时,上述2家企业均存在未按照规定的生产工艺生产、产品生产记录和检验记录缺失等严重违反《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行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依法对其作出吊销《药品生产许可证》的行政处罚;玉林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上述企业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依法作出十年内不得从事药品生产经营活动的处罚,并将上述案件移送公安机关。<br /> &nbsp;&nbsp;&nbsp; 二、7家企业被吊销《药品经营许可证》<br /> &nbsp;&nbsp;&nbsp; 重庆创邦药业有限公司、重庆辉达医药有限公司、重庆国澳医药有限公司、重庆致城医药有限公司、重庆永仁药业有限公司、重庆希尔康医药有限公司、重庆全洲医药有限公司7家企业,将复方磷酸可待因制剂销售给不具备药品经营和使用资质的单位和个人,且不同程度存在挂靠走票、虚构药品流向信息等违法行为,致使部分复方磷酸可待因制剂流入非法渠道。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对上述企业依法作出吊销《药品经营许可证》的行政处罚。<br /> &nbsp;&nbsp;&nbsp; 三、2个制售假药黑窝点被依法取缔<br /> &nbsp;&nbsp;&nbsp; (一)江苏省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会同公安机关成功查处制售&ldquo;美丽曲线&rdquo;系列假药案,查获&ldquo;美丽曲线纤体瘦身美容养颜胶囊&rdquo;、&ldquo;有点瘦纤体瘦身美容养颜胶囊&rdquo;等违法产品10余种。不法分子通过互联网购买制假原料,自行设计包装并给产品冠名,违法生产减肥产品。经检验,涉案产品全部非法添加了药物成分西布曲明。不法分子还自封为&ldquo;美丽曲线&rdquo;品牌创始人,伪造《药品生产许可证》,建立假药销售&ldquo;官方网站&rdquo;,招揽各地代理商销售假药,涉案总金额高达1.1亿元。目前,28名犯罪嫌疑人已被公安机关立案刑事侦查。<br /> &nbsp;&nbsp;&nbsp; (二)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会同公安机关成功破获了义乌跨国网络制售假药案,现场查获&ldquo;万艾可&rdquo;、&ldquo;希爱力&rdquo;、&ldquo;艾力达&rdquo;、&ldquo;保妥适&rdquo;、重组人生长激素、生长因子针剂等违法产品52种。经鉴定,涉案产品均为假冒生产。不法分子在江苏等地的地下黑窝点生产假药,再利用国外服务器自设网站,并通过多家贸易网络平台,以明显低于市场价的价格,销售各类蛋白同化制剂、肽类激素等假冒药品,以及假冒品牌壮阳类、微整形类药品等,涉案总金额超过3000万元。目前,3名犯罪嫌疑人已被公安机关立案刑事侦查。</p>